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以数为笔忆峥嵘 以心为炬传精神 ——永利集团88304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

作者:卞文馨 审核人:顾姗姗 编辑:姜国华 发布日期:2025-09-0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永利集团88304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核心,立足学科特色,引导全院师生在实践中感悟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一、档案寻踪让抗战精神“活”起来

新学期开学伊始,学院将红色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组织学生前往青岛市档案馆开展“追寻红色档案印记,传承青岛抗战精神”实践活动。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抗战时期报纸、武器装备、老兵回忆录等珍贵档案,深刻感受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力量,在沉浸式触摸历史的生动实践中深化对青岛抗战精神的理解。“这些珍贵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抗战岁月的艰辛与伟大,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学生李金玉在活动结束后感叹。

二、阅兵观礼让奋进力量“聚”起来

9月3日上午,学院党总支组织全院师生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直播。直播结束后,通过支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开展交流,师生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分享对“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思考。师生们表示要将阅兵式传递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科研的动力,立足学科特色,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人工智能技术修复让抗战影像“动”起来

学院充分发挥数据与计算机学科优势,开展“数字焕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本科生党支部党员们运用图像增强、像素智能修补等技术,对百余张黑白、模糊抗战老照片进行修复。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里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的身影,在科技的助力下清晰重现,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活档案”。这些修复后的影像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更让抗战历史更加直观动人。“通过专业技术让历史影像重生,是我们数据科学学子对革命先辈的特殊致敬方式。”“AI赋能,重溯抗战岁月调研团”学生张永涛说。

四、代码传情让红色基因“燃”起来

学院学生会发起“三行代码颂祖国”实践活动,将专业教学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师生以Python、C++等编程语言为核心载体,创新采用时间轴标注(串联抗战关键节点)、动态文字生成(呈现爱国语句)、红色地标像素绘制(还原抗战纪念场景)等形式,把抗战历程的厚重历史与爱国情怀的精神内核融入代码创作,共征集并筛选出逻辑清晰、创意鲜明的优秀作品50余件,让红色故事通过数字载体更生动地传播。谈及此次活动设计的初衷,学院社团指导教师卞文馨说,“策划‘三行代码颂祖国’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铭记历史与时代担当紧密结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业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学习绝不仅仅是掌握技术技能,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承精神的重要工具,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据悉,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将贯穿整个学期,学院将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红色教育的融合路径,让学生在“强专业、会创新”的同时,更能“传精神、有担当”,锚定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的数字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学科优势续写抗战精神传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