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3649E

李辉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永利集团88304
电子邮箱: lipeilin1984xyz@163.com
  • 基本信息

  • 项目

  • 获奖

  • 论文

  • 专利

  • 课程

  • 教材或专著

  • 基本信息
    姓名:  李辉             最高学位:博士                          入职科大时间:2013.09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的视觉感知技术、无人机视觉感知与三维建模、3D多目标检测与跟踪、轨迹预测。          
    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青岛市智慧家庭垂域模型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担任TITS、TNNLS、Information Fusion、IOT、KBS、EAAI、ACM MM等多个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
    其他情况简介: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青岛市博士后基金等18项课题,以及智慧家庭、低空飞行、机器人视觉感知的多项企业研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在TITS、IOTJ、TVT、EAAI、HCIS、“电子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国内外相关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学习研究经历:
    2010/09-2013/0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
    2007/09-2010/0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
    2003/09-2007/07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
  • 项目
    [1]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702295),2018.01-2020.12,项目负责人
    [2]省部级,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4MF023),2025.01-2027.12,项目负责人
    [3]省部级,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2021ITA05047),2022.11-2023.11,项目负责人
    [4]省部级,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教育专项” (2024HT030),2025.01-2025.12,项目负责人
    [5]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课题(K100052021006),2021.01-2021.12,项目负责人
    [6]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GDDSIPL-04),2022.09-2024.08,项目负责人
    [7]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项目,2013.10-2015.09,项目负责人
    [8]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12-2021.12,项目负责人
    [9]国家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F0612102),2023.12-2026.11,主要技术骨干
    [10]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472196),2015.01-2018.12,主要技术骨干
    [11]省部级,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2020.01-2022.12,团队核心成员
    [12]省部级,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GGX10133),2017.09-2019.08,主要技术骨干
    [13]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科技和文化融合方向)(23-7-2-qljh-4-gx),2023.12-2026.12,主要技术骨干
    [14]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24-1-2-qljh-19-gx),2024.03-2026.03,主要技术骨干
    [15]省部级,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2024TSGC0170),2024.09-2026.08,主要技术骨干
  • 获奖
    [1]2024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202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24年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二等奖
    [4]202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6]2019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7]201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8]2019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2024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0]2022年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 论文
    [1]MCCA-MOT: Multimodal Collaboration-Guided Cascade Association Network for 3D Multi-Object Track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5: 26(1): 974-989. 第一作者
    [2]Multi-object Tracking via Discriminative Embedding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3, 10(12): 10532-10546. 第一作者
    [3]Multimodal 3D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Sparse Interaction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4: 74(2): 2174-2186. 第一作者
    [4]Multi-object Tracking via Deep Feature Fusion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3, 124: 1-19. 第一作者
    [5]Secrecy Performanc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for Mobile Vehicular Networks: An DI-CNN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4: 1-12. 通讯作者
    [6]基于双融合框架的多模态3D目标检测算法. 电子学报. 2023, 51(11): 3100-3110. (CCF A类期刊). 通讯作者
    [7]基于全局自适应有向图的行人轨迹预测. 电子学报. 2022, 50(8): 1905-1916. (CCF A类期刊). 通讯作者
    [8]图像语义特征引导与点云跨模态融合的三维目标检测方法 [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24: 1-16. (CCF A类期刊). 第一作者
    [9]Deep Learning-based 3D Multi-Object Tracking Using Multimodal Fusion in Smart Cities. Human-centric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4, 14:1-18. 第一作者
    [10]图像与点云多重信息感知关联的三维多目标跟踪.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24, 29(1): 163-178. (图像图形领域T1级期刊). 通讯作者
    [11]Trajectory Prediction Based on Grouped Spatial-temporal Encoder.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2025, 19(1911373). 通讯作者
    [12]Group Commonality Graph: Multimodal Pedestrian Trajectory Prediction via Deep Group Features.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25, 192, 36-42. 通讯作者
    [13]GSTA: Pedestrian Trajectory Prediction Based on Global 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 of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22, 160: 90-97. 通讯作者
    [14]DLFusion: Painting-Depth Augmenting-LiDAR for Multimodal Fusion 3D Object Detection. ACM MM. 2023: 3765-3776. (CCF A类会议).
    [15]融合多尺度特征和多重注意力的水下目标检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20):129-139. (中国科协农林领域 T1 级期刊). 第一作者
  • 专利
    [1]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多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专利号: ZL 202010698618.5,授权公告日: 2024.08.02.
    [2]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跟踪方法、专利号:ZL 202111620306.3,授权公告日:2024.04.23.
    [3]发明专利:三维目标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专利号:ZL 202110282039.7,授权公告日: 2022.06.14.
    [4]发明专利:一种深度特征关联的多目标跟踪方法、专利号:ZL 202010705694.4,授权公告日:2022.10.28.
    [5]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的视频关键帧提取方法、专利号: ZL 202010789819.6,授权公告日: 2022.10.26.
    [6]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去除图像压缩噪声的方法、装置及处理器,专利号:ZL 201910677048.9,授权公告日: 2023.03.14.
    [7]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异常目标检测方法,专利号: 202010373851.6,授权公告日: 2023.07.20.
    [8]发明专利:基于运动行为模式的多视角室内行人跟踪方法,专利号:ZL 201510124915.8,授权公告日: 2017.08.04.
  • 课程
    [1]研究生课程,高级人工智能算法,32学时
    [2]本科生课程,计算机视觉,48学时
    [3]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48学时
    [4]本科生课程,框架编程技术,32学时
    [5]本科生课程,学业指导,8学时
  • 教材或专著